金秋時節,新興產業正在山東拔節生長。9月1日,產自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的首批大黃魚起魚上市。此前的八月份,作為山東省第一批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董家口經濟區金能沐官島海上光伏發電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國務院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明確,培育一批有重要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加快探索形成新舊動能轉換的路徑模式。
新舊動能轉換,新興產業堪當重任。今年是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決勝之年,作為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這里的新興產業呈現出哪些特色亮點,又有著怎樣獨樹一幟的發展動能,記者進行了采訪。
生態繁榮 海洋特色新興產業全面開花
海洋是青島最大的優勢所在,也是此次《意見》對于山東新興產業謀劃的最大亮點所在。《意見》提出,大力發展海洋特色新興產業集群。打造集成風能開發、氫能利用、海水淡化及海洋牧場建設等的海上“能源島”。
“技術先進、綠色低碳,是我們項目最大的特色。”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董家口經濟區的金能沐官島海上光伏發電項目,由金能科技(603113·SH)旗下金能化學(青島)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計劃總投資61億元,規劃總裝機容量1000MW,其中一期項目裝機129.7MW。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期預計明年底建成,項目采用漁光互補模式,利用海域灘涂建設1000MW光伏發電以及變配電和儲能設施等,采用智慧光伏云平臺融合智慧漁業系統,形成漁光互補、綠色賦能。
漁光互補模式下的綠色賦能,將為企業帶來什么?據測算,金能沐官島海上光伏發電項目年發電量約13億度,年節約能耗40萬噸標準煤、減排CO?約104萬噸。同時,光伏發電項目與高端化工形成密切互補,光伏綠電主要由金能位于董家口化工產業園的高端化工項目就地消納,支持綠色能源替代和低碳發展,創新新能源與高端化工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新模式,作為青島市高端化工產業鏈鏈主企業,金能化學開創了青島高端化工產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新產業帶來新機遇。金能科技此前發布的2022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新設立了金能新能源(青島)有限公司下屬公司,從事新興能源技術研發、太陽能發電技術服務等業務,新公司的設立可以帶來新的業務機會,尋找利潤增長點,增厚公司業績。
海上光伏發電項目示意圖
以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在青島,像金能沐官島海上光伏發電項目這樣依托海洋優勢的特色產業,可謂從出不窮。《中國海洋新興產業指數報告2021》顯示,青島新增海洋新興產業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全國沿海城市前列。2021年,全市海洋新興產業新注冊成立企業1018家,同比增長22.9%。其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現代船舶工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海洋高技術服務4個行業新注冊企業數量均居沿海城市前3位。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近來剛剛實現首批大黃魚起魚上市,這艘船被稱作“移動的海洋牧場”,通過在深遠海養殖工藝設計、船舶工業改造、信息化集控、深遠海養殖運營管理等多個前沿產業領域的一系列突破,實現了新興產業對于傳統養殖的“向下兼容”。
例如,破壞海洋生態環境一直是傳統粗放養殖的一大弊病。對此,養殖工船以我國自主研發的船舶適漁性設計為基礎,打造集養殖水體交換、智能投飼、水質調控、減振降噪和智能集控等系統于一體的深遠海大型養殖工船,構建起養殖環境因子可控的“高效綠色工業化”養殖模式,有效解決傳統粗放養殖對海洋環境產生影響的問題,實現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此外,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1號”在青島建造、在煙臺總裝交付。“藍色藥庫”開發計劃深入實施,BG136抗腫瘤藥物即將進入臨床試驗。青島、煙臺、威海3個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全面完成示范任務。2021年全省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達59處,占全國的39.3%,獲批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建成海水淡化工程41個,產能規模達45.1萬噸/日,居全國第一。2021年11月,山東省出臺《山東省“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突出發展高端海工裝備制造、海洋生物醫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等新興產業,從政策上,進一步推進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動能強勁 創新平臺助力新興產業走上巔峰
某種程度上說,新興產業代表著先進動能,而先進動能的持續一定離不開創新平臺的持續賦能。《意見》提出,推動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在工業互聯網、生命健康、虛擬現實等新興產業領域培育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
眼下,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迅猛,作為“剛需”配套,汽車充電網在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方面被寄予厚望。作為工信部國家工業互聯網“新能源汽車充電網能源管理工業互聯網平臺”唯一承建主體,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創立八年,已經成為中國汽車充電網行業龍頭。而支撐企業走上巔峰的關鍵,正是來自于對新動能的持續追求和不斷創新。
目前新能源汽車的使用電能大比例來自于燃煤發電,無法從根本上支撐起大規模電動汽車充電的需求。而在企業位于青島嶗山區的工業園,通過微網箱變、屋頂光伏和儲能電機組成微網系統可支持100輛電動汽車充放電。當斷電時,微網系統可無縫切換支持重要負荷持續工作1小時。據測算,過去一年,僅這一個工業園區就能減少碳排放3800噸。
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特來電通過充電網、微電網、儲能網體系,深度鏈接電動汽車,虛擬電廠平臺具備條件的可調度資源容量超過1300MW,不同場景下已調度容量超過300MW,總調度電量超過30000MWh。通過電力市場開放,2022年1-6月,公司新增2億度綠電消納,有效地支撐了大規模電動汽車發展的用能需求。
而在位于青島市嶗山區的青島虛擬現實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大型機械穿梭往來,施工進展有條不紊。項目承建方、中建八局四公司負責人丁輝介紹,產業園一期工程第一批廠房預計將于2023年3月交付使用,2023年12月項目將整體交付。
這個項目從落地之初便備受關注,作為打造青島市、山東省乃至全國虛擬現實產業發展新高地載體,將打造全球最大的虛擬現實研發制造基地。其中,除了將吸引和集聚虛擬現實產業鏈配套企業,項目還是當前國內唯一的國家級虛擬現實制造業創新中心,將搭建國內頂級科技創新平臺。
創新平臺作為集聚創新資源、推動企業創新、促進成果轉化的重要載體,在創新發展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去年,山東創新平臺建設不斷提速,6家省實驗室獲省政府批復,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發展到31家,備案新型研發機構356家,初步構建了獨具山東特色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
省科技廳高新處處長韓紹華近日表示,山東將持續鼓勵重點企業聯合各類創新主體組建創新聯合體,牽頭承擔國家和省重大創新任務,開展原創技術研究、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示范。
機制護航 新興產業跑出“加速度”
新興產業正如生命力旺盛卻也無比稚嫩的幼苗,要茁壯成長,離不開沃土的滋養。《意見》提出,健全動能轉換的市場化機制。促進國有資本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
近日,第17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CG-17)“海洋組學與再生醫學”分會場在青島自貿片區-中德生態園啟幕,青島華大智造新一代小型化基因測序儀DNBSEQ-E25量產基地首度公開亮相,這也成為青島自貿片區-中德生態園聚力打造基因科技為先導生命健康產業的又一碩果。據介紹,2022年1-6月,青島自貿片區?中德生態園基因科技產業產值22.89億元,同比增長超60%。
科技成果轉化為產業優勢,技術引領的同時,更有資源要素的鼎力相助。去年底,作為西海岸新區首支專注于生命健康產業投資的基金,青島華大共贏二號生命健康產業創投基金正式落地。該基金除吸引了華大基因、國發股份等產業方,更有中金啟元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母基金以及省、市、區三級政府引導基金出資,規模達5億元,旨在通過投資基因科技、醫療器械等生物醫藥領域優質項目,不斷優化西海岸新區產業布局,為項目發展注入內生動力。
事實上,資本對于新興產業的興趣和推動力,正在山東加速顯現。以青島為例,上半年,青島高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分別增長12.3%和11.1%,分別快于全市投資7.7個和6.5個百分點。
騰籠才能換鳥。《意見》提出,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和戰略性重組,推動國有企業率先淘汰低效落后產能。
新興產業加速下場,折射的正是山東堅定退出落后產能的決心與魄力。鋼鐵、煤炭、電解鋁、地煉等在山東基礎好、有優勢的“兩高”產業,恰恰是山東過剩產能淘汰的重點對象。2018年以來,山東大力推動地煉企業轉型升級,累計整合退出地煉產能2352萬噸,整合轉移煉油產能780萬噸。2022年山東還將整合退出1520萬噸地煉產能。與此同時,2018年以來,山東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3.8萬個,投資規模居全國首位。
眼下,新興產業已經成為山東當之無愧的新動能。2021年,山東“四新”經濟增加值占比達到31.7%,比2017年提高10個百分點;“四新”經濟投資占比超過一半,達到51.2%;新增上市公司37家,其中代表新動能、高科技的上市公司占比超過七成。
山東推進7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105個雁陣形產業集群規模突破5.7萬億元,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入圍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高端醫療器械等4個產業集群納入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培育認定首批12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十四五”規劃實施的關鍵之年,也是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的決戰之年。隨著《意見》發布實施,依托新興產業,山東正向著建成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目標闊步前行。
?2022 北京首信陽光新能源科技服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